篮球 足球 综合
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 > 综合

UTO又签国字号运动员,“小”品类如何扩容?

时间:2025-09-24 10:35:48 来源:懒熊体育

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丹佩佐冬季奥运会已经近在眼前,冰雪项目的赞助与激活也迅速增加。

9月22日,户外品牌UTO悠途一口气宣布了两项签约: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2024年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1500米冠军孙龙成为UTO品牌大使;签约亚冬会单板滑雪坡面障碍技巧冠军张小楠,成为UTO品牌星推官,这也是这位“05后冰雪新星”职业生涯的首个品牌代言。

事实上,在此之前UTO一直在赋能专业运动员,至今已经服务了15支中国冰雪国家队与中国皮划艇国家队,并签约冬奥冠军徐梦桃成为品牌的全球形象大使。一方面是专业圈层的肯定,另一方面是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可以说UTO在近几年已经跑出了自己的势能,迅速成为中国贴身层品类的代表品牌之一。



运动用品领域的一个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品牌从小品类崛起。相比外层衣物,贴身层是个小品类。但UTO的发展证明小品类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UTO16年以来的打法也示范了从单一品类入手的品牌如何撬动大市场。

小品类撬动大市场

在一些品牌坚持做全品类的时候,UTO选择了一条“反主流”的成长路径——专注运动贴身层这一细分赛道。

2009年这个品牌创立之初,国内专业冰雪装备市场几乎被国外品牌垄断,消费者很难买到兼具专业性与性价比的产品。那个时候贴身层产品更是一片空白,UTO创始人张凯喜欢户外运动,早已亲身体会到了专业运动贴身层的必要性,但因为机器、技术等多方面的差距,中国尚未能诞生符合需求的产品。

张凯不满于这一状况,开始从贴身层入手,自己一点点做研发,主打功能性运动内衣的UTO由此而生。

UTO的产品一面世得到了积极的反馈,但从一开始UTO的战略就十分清晰,要把贴身层这个品类先做透做深,而不是急于扩张。“我们是一个做长期生意的公司,尤其只做单一品类,一下子做到几十亿也不现实。”张凯曾对懒熊体育表示。

即使在户外行业最红火的几年,UTO也坚持贯彻了这种专注,聚焦在运动贴身层这一件事情上,只是将运动场景从徒步登山逐渐延展到滑雪和越野跑上。在UTO的天猫店铺,你至今也找不到一款冲锋衣。这样的心态让品牌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发展,保持了某种纯粹。

随着户外分层穿衣法逐渐深入人心,2023年前后贴身层品类加速爆发,大量玩家迅速涌入赛道。其中一部分品牌是“风口品牌”,它们追逐热点,以营销驱动,但因为并没有长期积累尤其是技术壁垒,所以经常在风口过后业务迅速跌落,这样的剧情在过去的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中循环往复。

但UTO代表了另一个发展模型。UTO的发展路径不是有了营销能力去找工厂,而是依托自己深厚的技术和生产能力去做品牌。16年这样的专注,“坡长雪厚”很自然造就了UTO强有力的自主研发能力,这也是UTO最核心的竞争力。



少有人知道的是在贴身层品类在国内市场崛起之前,UTO已经是赛道的老牌玩家。UTO从代工起家,无缝织造技术一直是UTO的强项,因此国内不少运动贴身层品牌都曾经或者一直由UTO代工。

到了贴身层市场爆发的时候,这个时候积累多年的UTO已经获得了技术壁垒,反而能快速承接热度。之所以UTO能够成为赛道的赢家,或许正在于明白一个道理,小品类入手的品牌,做深是第一位的,能长久保持势能的品牌一定是科技驱动的。

冰雪成为最佳突破口

在战略专注和坚持科技驱动之外,UTO能放大的另一个原因是找到了足够锐的突破口。贴身层这一品类中包含多个运动场景,那么做品牌应该从哪里入手?UTO选择了冰雪运动。从现在看,这个战略是十分正确的。

滑雪是一个贴身层的强需求场景。滑雪用户要面临低温和温度的不断切换,这长期以来也是滑雪贴身层产品的一个痛点。UTO就从这个最难的地方入手。


▲图片来自品牌官方微博@UTO悠途

UTO本就在这方面有技术优势,开始围绕滑雪场景做个性化研发,2015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的消息传来,UTO敏锐捕捉到冰雪运动升温的信号,立刻加大研发投入,联合纺织高校建立实验室,针对中国运动员的体型特征和运动习惯优化产品版型,从最初解决“保暖不闷汗”的基础需求,到如今融合远红外蓄热、无缝织造等42项国家专利技术,每一次迭代都紧扣运动员的真实需求。

中国首位雪上项目全满贯获得者、奥运冠军徐梦桃曾坦言,在高空翻腾落地的瞬间,UTO贴身层的支撑性让她更有信心完成高难度动作;孙龙赞扬UTO的单向导湿技术让他训练全程都能保持干爽舒适;单板滑雪新星张小楠则在亚冬会备战期间,对品牌装备在零下二三十度环境中的保暖性能印象深刻。



精英运动员的证言是UTO科技能力的最好背书,让UTO获得了专业心智,运动员也在为品牌赋能,和UTO不断进行技术共创。可以说,UTO的技术进化史,就是一部中国冰雪装备的升级缩影。

这些年,中国冰雪产业确实凭借北京冬奥会和“三亿人上冰雪”等推力,不断向上。《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我国冰雪产业规模从2015年的2700亿元迅速扩张到2024年的9700亿元,并在2025年突破万亿元大关。准确的战略判断,让UTO借到了冰雪运动发展的红利,抓住了潜力巨大的赛道,一个足够大的赛道对UTO这样做少品类的品牌是至关重要的。

从冰雪场景切入的另一重好处是,从最难的地方开始,为跨场景打下了坚实基础。UTO能快速跨场景是因为在滑雪场景积累了可复用的技术,经过硬核场景的验证后,这些技术能顺利迁移到其他场景。

在冰雪领域站稳“国家队级”服务标杆后,UTO开始从冰雪运动向多元化户外运动贴身层领域跨越,从覆盖冰雪赛场的自由式滑雪、钢架雪车,延伸至水上运动的皮划艇,再到陆地户外的马拉松、越野徒步,构建起“冰-水-陆”全场景的户外运动贴身层产品矩阵。随着产品拓展到更大众的运动,UTO也逐渐被更大众化的用户所得知,为品牌未来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可以说,UTO从滑雪入场策略是很有商业智慧的。

技术平权的底气和意义

最后,UTO能有现在的势头和创始人科技平权的初心是分不开的:“专业不是用来标榜的,而是用来让更多人享受运动的。”行业也确实需要有人扛起“国民户外运动贴身层品牌”的大旗,这样的定位能为品牌提供巨大的势能。

UTO能贯彻这种初心做到技术下放是因为供应链优势。多年的代工积累,让品牌对原材料和供应链有强大的把控力。

这种把控力的一个标志是UTO现在已经可以做到集中采购,即和很多上游的原材料品牌做了定向开发,UTO向它们定向采购专供材料,因此合作伙伴从国外引进的好材料,UTO经常是第一个用的。

除此之外UTO的供应链优势还体现在拥有底层的自研能力,UTO目前使用的部分纱线原材料由自己研发。这样的供应链能力,让品牌能保证产能,同时控制成本。现在,品牌推出的入门级速干产品价格控制在200-300元区间,如249元的羊毛速干短袖。



通过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 UTO使普通消费者能够接触到专业级技术,目前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赋能金字塔模型:

在塔尖,是为国家队运动员提供专业装备解决方案。单向导湿科技、吸湿速干科技、抑菌除味科技、远红外蓄热科技、分区散热系统科技、人体仿生学科技、分区加压赋能系统科技、无缝织造3D科技、0染料环保科技,9大创新技术都是服务精英运动员的保障;金字塔的中段,是对冰雪运动爱好者的全面覆盖;塔基部分,则是面向全年龄段、全地域的冰雪运动普及。UTO 将服务国家队的远红外蓄热、吸湿速干等核心科技下沉应用,开发出适配大众冰雪活动的基础款装备。

这样的科技平权意义重大,这种“专业技术民用化”的路径,既响应了地方政府“冰雪装备器材进校园”的实施方案,也解决了下沉市场“想用专业装备但成本过高”的痛点。更深远的意义是,科技平权能让一些专业运动向生活方式转化,当一项运动成为生活方式,无疑能为相关的品牌撬动更大市场,长远看,UTO是自己种树,自己乘凉。

UTO16年的经历证明了一件事,有些品类看似市场小,但如果从小切口深入进去,会发现增长的空间是无限的。一米宽的赛道,也可以做一万米深。



贴身层市场还在增长,据调研机构恒州诚思(YH Research)研究统计,2023年全球贴身服饰市场规模约5373亿元,预计未来将持续保持增长的态势,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接近7772亿元——UTO等贴身层品牌面对的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全球市场。

毫无疑问,UTO将继续成为中国冰雪运动发展中一支积极力量。而随着米兰冬奥会将近,和众多冰雪国家队、运动员合作的UTO无疑将再次站上舞台中心,又一次冬奥会的曝光将为这个坚守细分赛道的本土品牌发展注入新动能。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最快女护士”张水华,发文道歉

下一篇: 大众选手也有!奖金能激发你跑马的热情吗

热门数据

更多

相关信息

相关集锦

热门TAG

博弈大戏 看重 AC米兰U19 喀麦隆 迪纳莫斯 苏地杯 刷子 大阪樱花女足 杜鲁斯 卡比亚 欢喜 教本 白人女孩 巴西站 博斯普鲁斯 迟到 比利亚雷亚尔弗兰克 巴京东汉姆 吉尔伯特 斯内尔 科特迪瓦男篮 AL法拉赫SC 雅罗斯拉夫尔辛尼克 查尔斯 王洪泽 湖人队最新消息新闻 免费观看nba直播比赛回看 荷兰vs法国比分 意大利vs阿尔巴尼亚比分预测 球探比分直播 男篮世界杯中国队赛程 五人制 五星体育360直播在线观看 拜仁慕尼黑最新消息 cba直播篮球直播 nba本周十佳球高清 360直播网足球直播网 皇马比赛在线直播 火箭开拓者直播 篮球游戏 nba季后赛总比分图 nba直播免费观看直播软件苹果 今日nba排名 西甲:巴萨2:1胜皇马 克里斯亨弗里斯 哪里能看免费的nba直播 cba男篮比赛现场直播 伊朗足球世界排名 免费的看篮球直播软件 最近在线直播免费观看

本站所有直播信号均由用户收集或从搜索引擎搜索整理获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我们自身不提供任何直播信号和视频内容,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Copyright © 2021-2024 360直播.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0618号-3